□蔡恩澤
  一直被稱為“安定的綠洲”的瑞士,曾躲過家門口爆發的兩次世界大戰,如今面對國際社會全力圍剿海外避稅的金融戰,卻無奈地舉起了“白旗”。5月6日,在歐洲財長會議上,瑞士承諾交出外國人賬戶的詳細資料,至此,瑞士銀行恪守了80年的保密制度一夜之間化為歷史塵埃。
  避稅天堂飽受詬病
  避稅天堂大多是較小的沿海國家和內陸小國,甚至是很小的島嶼或“飛地”。它們自然資源稀缺,人口數量較少,經濟基礎薄弱。但由於具有某些“優越性”,因此吸引了大量國外公司來此註冊。除列支敦士登外,安道爾、摩納哥,以及開曼群島、百慕大、巴哈馬、荷屬安的列斯等都屬避稅天堂。
  避稅天堂的主要特點包括金融信息及稅收體制不透明,稅率極低甚至不徵稅,為其他國家和地區的企業、組織和個人避稅、洗錢提供方便,損害國際金融體系的穩定等。
  瑞士銀行的保密制度得益於瑞士的永久中立國地位。發韌於1934年的瑞士《銀行保密法》一問世,便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同,瑞士也逐漸地被當時的交戰各國視為財富寄存的保險柜。
  瑞士銀行的保密制度規定,在銀行保密義務的主體範圍上,銀行雇員有終身保密的義務,泄露秘密將被判處六個月的監禁或課以巨額罰款。在銀行保密義務的客體範圍上,銀行實行秘密號碼制度以代替客戶的真實姓名,真實姓名只有極個別人知道,銀行對之嚴格保密;銀行與客戶間的信件、通知可以要求無限期的“留行自取”,以防止在郵途中泄密。
  瑞士銀行的保密制度在保護儲戶利益方面功不可沒,瑞士銀行業也因此如烈火烹油,全世界的富人們爭先恐後地將美元、英鎊、馬克、黃金、白銀,甚至房契、借據等存入瑞士銀行,於是瑞士銀行一躍而成為全球最大的金融離岸中心。
  可是隨著戰爭的硝煙散去,和平降臨歐洲大地,瑞士銀行又成了全球富人逃避個人所得稅的“避稅天堂”,成為各國政要、社會名流以及黑幫藏匿離岸資金和不義之財的避風港。因為金融信息不透明,稅率極低,為部分企業和個人避稅,甚至為洗錢提供了便利,避稅天堂在建立起全球最大的金融離岸中心的同時,也一直飽受詬病。
  國際社會合力“圍剿”
  據2013年瑞士披露的信息顯示,瑞士金融業所管理的資產已占到全球私人總資產的三分之一,世界上約四分之一的個人財富被存放其中。這在全球經濟繁榮的時代並無大礙。然而,當金融危機襲來,各國銀行嗷嗷待哺,財政捉襟可見肘,人們不約而同地將目光轉移到瑞士銀行,因為那裡有各國本土的巨額財富存放其中,可以追回來以解燃眉之急。於是,世界各國打響了一場合力圍剿海外逃稅的金融戰。
  這一回全球金融大鱷美國義無反顧地又當起了領頭人。2009年,美國政府掀起查稅風暴,與瑞士簽署了一份可以繞過瑞士銀行保密規定的查稅協議,瑞士同意向美國查證部門提供近5000份客戶資料,協助美國政府海外追金,而圍剿的對象也不限於瑞士銀行,全球稅率最低的國家和地區之一新加坡也難逃其咎。
  5月5日,美國財政部發言人表示,根據2010年出台的《美國海外賬戶稅收合規法案》,美國已經同新加坡政府就稅務信息共享達成實質性協議,正式的政府間協議預計將在年底前簽訂。此前美國已經與包括瑞士在內的60餘個國家和地區達成了類似的政府間協議。
  國際組織也積极參与。2009年4月,二十國集團(G20)倫敦峰會呼籲採取行動,打擊國際逃避稅,此後G20也一直致力於建立一個富有活力、高效和公平的國際稅收體系。今年5月6日,總部位於巴黎的經合組織發表宣言稱,該組織中包括瑞士在內的34個成員國和巴西、新加坡等13個國家當天共同簽署了關於實施銀行間自動交換信息的標準。以統一的國際標準,讓不同國家銀行的信息在各國司法部門之間自動交換,各國政府打擊本國海外避稅者的能力將得到實質性增強。
  利劍出鞘,惡意避稅者紛紛落入法網。今年1月美國億萬富翁、泰公司的CEO泰·沃納因逃稅被判處兩年緩刑,並處以5300萬美元罰款、補繳1600萬美元稅款。沃納被指控1996年至2008年間為逃避申報所得稅,通過瑞士秘密銀行賬戶藏匿數千萬美元資產。包括瑞士信貸集團在內的14家銀行因協助逃稅指控而遭到美國司法部門調查。
  瑞士和新加坡在此次國際社會合力圍剿海外避稅金融戰中出人意外地予以配合,是迫於美國和歐盟巨大的政治壓力。美國明火執仗地威脅,如果瑞士不加入該協議,那麼像瑞銀集團這樣的瑞士大銀行將不再被允許在美國發行證券,這給瑞士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另外,瑞士的大量歐洲富人也有避稅嫌疑,德國等歐洲國家也一直在向瑞士施壓。至於新加坡,要想在國際金融大家庭中出人頭地,也不敢犯“眾怒”。來日方長,交出隱匿財富的那些不法分子的賬戶信息,也許會換來更大的金融市場空間。
  未來何去何從引人憂
  全球合力圍剿海外避稅,讓那些貪腐分子如驚弓之鳥,昔日的避稅天堂或將成為他們的末路。可是,瑞士的銀行業也因此讓人頓生擔憂,人們還敢再把錢存到瑞士嗎?瑞士銀行業會不會因此而走向蕭條。
  作為北歐小國,瑞士的國土面積只有4萬多平方公里,卻坐擁大大小小的銀行5000多家,平均每1500人就有一家銀行辦事機構。瑞士在國外還開設了400多個分行,國外銀行在瑞士的機構也有200多家,毫無疑問,銀行業是瑞士的支柱產業,嚴格的《銀行保密法》為瑞士銀行贏得全球客戶的信任,也吸引了境外大量存款。
  倘若正式廢除了《銀行保密法》,儲戶和存款金額勢必銳減,瑞士憑什麼參與國際金融競爭呢?瑞士人又憑什麼再享受豐厚的國民福利呢?
  這首先要弄明白,幾十年來,瑞士銀行憑藉“打死也不說”的保密制度,收取儲戶的管理費,已經賺得盆滿缽盈。從商業道德來講,瑞士銀行現在“金盆洗手”,交出貪腐分子的黑名單,還原了銀行誠信本色,其信譽度提高了,還會吸引大量海外客戶。
  其次,瑞士與美國和歐盟積極配合,打開窗戶,清掃庭院,銀行不再是藏污納垢之地,這樣會得到美歐贊賞,美歐會提供更多的合作機會給瑞士,金融道路不是變窄了,而是變寬了。
  再次,“無黑”一身輕。過去,瑞士一直承受著來自國際社會和司法的巨大壓力,還要應對沒完沒了的官司,精力和元氣都受到損傷。交出了黑名單,卸掉了精神包袱,還能免交巨額罰金,就能集中心思開拓業務。
  此外,瑞士銀行都是一些老牌字號,在全球盤根錯節,像一張巨大的網,並且有著巨大的生存能力,金融創新基因堅固,可以進行客戶市場再造,通過產品來擴大口碑,憑藉產品去吸引客戶,才能立足於市場。
  (原標題:“避稅天堂”將走向何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d61rdjhh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